《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是为了 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而制定的法律。该法于2003年8月27日通过,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
行政机关应当在 二十日内组织听证。具体规定如下:1. 行政机关应当在举行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听证的时间、地点。2. 行政机关一般在二十日内组织听证,除非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依法予以保密。3. 申请人知道自己具备听证权利之后的5日内,可以提出听证申请,行政机关应该在20日内组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对外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以下情形属于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如行政机关制定规章、决定、命令等,这些行为具有普遍约束力,属于行政行为。发布天气预报:虽然发布天气预报是行政机关的一种行为,但它属于信息传递,不直接产生法律效果,因此不属于行政行为。街道办
许可机关是指有权实施行政许可的机关,通常是行政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包括: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制定法律设定行政许可。2. 国务院,可以通过发布命令或制定行政法规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3.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设定行
行政执法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行政决定是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依法单方面处分相对人权利和义务的行为,具有强制性和单方性,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奖励、行政命令和行政处罚等。行政检查 (又称行政监督检查):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相对人是否遵守法律、法规和具体行政决定进行的检查、了解行为,具有义务性、限制性和单方自
司法行政监督是指 监督主体依照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对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司法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监督。同时,司法机关依法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司法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监督也称为司法监督。在我国,司法监督的主体主要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司法监督的目的是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我国的行政机关包括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两级,具体单位如下:中央行政机关国务院: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组成部门:包括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和审计署等,例如教育部、外交部、国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务院直属机构:如海关、税务、工商、环保总局等。国务院办事机
监督机关包括人民代表大会、检察院、法院、党的纪委、行政监察机关、审计系统、财政部等。这些部门分别依据不同的法律法规和职能,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具体如下: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以及一府两院的工作。检察院: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对公职人员开展廉政教育,并对其依法履职、秉公
执行责令关闭通常遵循以下步骤:发现违法行为,如企业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立案,并指定两名或以上执法人员调查。收集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视听资料等。审核证据,确保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集体讨论重大处罚,确保决定的慎重
信访复查应当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具体来说,如果信访人对某级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可以在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向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复查请求。上一级行政机关将负责受理并作出复查意见。因此,信访人应当找到作出原处理或复查意见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并向其提出复查申请。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