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驱车行进在蕲春县新升级的县道X411柳仙线上,蜿蜒伸展的柏油路宛如一条灵动的玉带,优雅地穿梭于青山与碧野之间。道路两侧,茶园层层叠翠,满目皆是盎然的绿意,仿佛一幅徐徐展开的生态画卷。这条饱经千年茶香熏陶、历经现代化洗礼的道路,已然成为一条串联历史文脉、激活茶旅产业的“黄金走廊”。
千年茶韵,路阻待兴
柳仙线,全长9.2公里,是通往茶乡的核心要道。其种茶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汉代,在唐代更是盛极一时。“蕲门”等名茶声名远播,曾荣列“淮南三茗”,作为贡品在唐朝时便已誉满中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然而,过去的柳仙线却面临着诸多困境,路面狭窄,仅有3.5米宽,且破损严重。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发展,国营仙人台茶场的千亩茶园,一度近半荒芜,陷入“大车进不来,好茶出不去”的尴尬境地,道路的改善迫在眉睫。
规划先行,畅通动脉
2023年春,柳仙线迎来了命运转折的关键节点。蕲春县农村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锚定“三个优先”战略,将柳仙线纳入重点改造工程,一场大刀阔斧的变革由此展开。经过改造,路基拓宽至7米,路面升级至5.5米,柳林桥至小广场段实现了“刷黑”,同时,全线的绿化、亮化与安防工程也同步推进并落地。曾经“路窄难行”的状况彻底成为历史,一条安全、畅通且充满希望的“致富线”呈现在人们眼前。来自武汉的游客张女士赞叹道:“真没想到,这深山之中竟藏着如此令人惊喜的宝藏公路,在这里既能品味千年贡茶的醇厚韵味,又能欣赏云海茶园的绝美风光,真是不虚此行!”
路通业兴,茶香远扬
道路畅通,产业兴旺。升级后的柳仙线,犹如一把打开山门的“金钥匙”,为当地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仙人台茶场的“台茶”,因运输的便捷而效益大幅提升,吸引了众多客商纷至沓来;游客们也慕名而来,沉醉于“路景相融,茶香入画”的迷人景致之中。仙人台茶农生态山庄的老板朱旭东感慨地说:“路修好了,曾经荒芜的茶园如今变成了我们的‘绿色银行’,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了!”
柳仙线的成功改造,犹如一盏明灯,点亮了鄂东山水间的希望之光,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它不仅是一条保障群众安全出行的“平安路”,更是一条串联起茶旅融合产业链的“发展路”,为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的发展铺就了一条快速通道。如今,这条承载着汉唐茶韵的千年古道,正以路为笔,以发展为墨,书写着“因路而美、因路而富”的时代新篇章。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陈顶云 冯涛)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