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又一个网红打卡地诞生了
当咖啡遇见乡村,便成了“村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乡村咖啡馆
从田间地头“长”了出来
如今,襄阳也有了自己的“村咖”
近日,襄阳一家名为“世界岛”的麦田咖啡馆
凭借独特的田园风光与治愈氛围
吸引了众多游客驱车前往打卡
海归夫妻返乡追梦
四月伊始,静谧的卧龙镇屠巷村飘出现磨咖啡的香气。
轻踩油门,一路向前,油菜花田仿若梵高笔下的画作,夹道相迎。红色的三角屋顶上,“世界岛”的名字格外醒目。
手捧拿铁的女孩,沿着原木栈道步入麦田,裙摆肆意划过麦浪。她蓦然回首,仿佛“撞”进了宫崎骏动画的取景框。
“这几天平均每日客流量突破千人。”谈及和团队伙伴共同打造的“世界岛”,创始人“95后”都夷腾与妻子韩卓怡相视一笑,眼神里满是自信。
都夷腾与韩卓怡是一对海归夫妻
在他们眼中
“世界”是一幅流动的叙事地图
他们期望用极具国际化风格的咖啡文化
讲述最质朴的乡土故事
让每一位来到“世界岛”的人
都能寻得心灵栖息的港湾
留英海归,返乡创业。包括都夷腾在内的7人团队,仅用29天,在襄阳的麦田里“种”出了一座新地标。
都夷腾说,这离不开屠巷村党支部书记李辉的大力支持,也展现出一支年轻团队的执行力。
从分工到设计,再到执行和落地,团队成员各展所长,将项目风险降至最低。
“从品牌塑造到运营筹备,反复推敲每个环节……当初,我说要用一个月的时间在麦田里‘种’出一座咖啡馆,很多人觉得我在搞笑,如今,我们用行动证明,年轻人的理想主义正以最务实的方式规划他们的工作与生活。”都夷腾说,待麦收季结束,他们打算种向日葵,让“世界岛”四季有景。
搭建城乡沟通的桥梁
这段时间,夫妻俩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为什么选择返乡创业。
都夷腾说,他曾游历世界100多个国家。在他眼中,乡村绝不只是散发着泥土气息、承载着思念的地方,同样能兼具现代、时尚与多元的特质。
“返乡并非退守,反而是勇敢的开拓。”都夷腾说,这些年,他和韩卓怡留意到三、四线城市文旅产业发展的短板。于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在乡村打造更具互动性的场景,并借助这些场景搭建城乡沟通的桥梁,既为青年人提供情绪价值,又为乡村振兴探寻可行路径。
从“世界岛”的良好开局来看,他们正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行,目前已实现了商业价值与浪漫愿景的双向奔赴。
除了日均客流量破千的亮眼成绩,顾客平均停留2-3小时的“沉浸式体验”,也带来了持续影响力。
韩卓怡回忆,开业当天,一位女孩专程从枣阳驱车赶来。仅仅过了一天,她又带着母亲前来消费。
不少年轻情侣在麦田里度过一整个下午,仍然在第二天约上三五好友重游。
这种“沉浸式体验”正促成形成良性循环。热心顾客不仅主动在社交平台为“世界岛”作宣传推广,还化身“云股东”,为“世界岛”提出建议。
“前两天,一位本地摄影师来这里取景,发现客流高峰时段游客体验感稍差,还容易出现一些环境问题。”韩卓怡说,这位摄影师建议他们推行预约制,这样做既能保证服务质量,又能更好地保护乡村环境。这个建议他们已采纳。
“我们欢迎更多朋友提出宝贵意见,也期待更多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加入。”韩卓怡说。
打造乡村互动新场景
在店内的智能咖啡拉花机前,韩卓怡上传咖啡拉花设计图案。很快,咖啡店的模样便被定格在一杯拿铁绵密的奶泡上。
“每位顾客都能在这里定制专属咖啡拉花。”韩卓怡说。
都夷腾指着麦田那头的一排排房子,说:“下一步,我们打算在房屋的墙壁上涂鸦,为乡村增添活力;借‘世界岛’的人气,带动当地农家乐和民宿发展;举办创意市集,给村民搭建销售农产品的新平台……”
但这群年轻人的抱负远不止于此。
今年,都夷腾和韩卓怡计划在襄阳打造5个乡村振兴标杆项目,其中包含田园综合体、乡村咖啡馆、文创工场等,打造乡村互动新场景,为人们带来全新的乡村生活体验。
说起规划蓝图,都夷腾的眼中闪着光芒,他说,每个项目都可以为当地创造10-50个就业岗位,将“流量”转化为“留量”,拉长农文旅产业链链条。
此外,由于团队成员超过半数都是留学生,他们正在筹备“双语助农”计划,通过英语直播为当地农产品带货,把襄阳的特色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都夷腾表示,“世界岛”欢迎具备干事能力且执行力强的组织和小伙伴加入,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朱月皎;摄影:杨东;
编辑:熊功洁;
审核:释喻;终审:刘志国;
运营:襄阳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