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南宁4月21日讯(记者童政)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近日透露,去年广西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电力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等4个海洋新兴产业共实现增加值40.9亿元,比上年增长45%。
“我们通过加强政策统筹引领,持续推进向海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向海产业壮大等六大行动,出台《广西海洋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重点培育壮大九大现代海洋产业,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谢瑾瑜介绍,去年,广西海洋生产总值2580.9亿元,比上年增长5.8%,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9%。
据了解,海洋经济去年对广西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2.3%。全区海洋经济呈现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增长动能持续蓄积、创新能力逐步提升的良好态势,为广西高质量发展提供“蓝色动能”。
防城港市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如火如荼。“首先是海洋能源开发,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83台单机容量为8.5兆瓦风电机组建成投产,首批机组全容量并网发电,实现广西海上风电‘零的突破’;其次是生物医药产业,依托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发掘‘蓝色药库’,开展海洋药物研发,广西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项目正式启动。”防城港市副市长刘红梅说。
在钦州市,海洋工程装备和船舶工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钦州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王廷智介绍,在海工装备方面,钦州已涵盖海上风电塔筒、叶片、风机、电缆等全产业链制造,具备生产制造全球最大直径海上风电单桩的能力。在船舶方面,去年广西造船工业史上首艘万吨级滚装货船交船下水,两艘执法船、两艘集装箱船交付并顺利下水,造船行业年产值约18亿元。
重大项目建设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撑。“我们将聚焦‘人工智能+’赋能海工装备、海洋渔业、海洋新能源等海洋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蓝伟明介绍,广西今后将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加强与东盟国家以及广东、山东、浙江等海洋大省合作,以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和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为重要载体,开展精准招商,加快引入一批重点项目落地,为海洋强区建设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