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农事起。眼下,小麦春季管理已全面展开,商河县是济南市的农业大县,今年这里的春耕春管有点不一样。
前几天,气温回升,龙桑寺镇宽河村的种粮大户彭友海通过MAP智农软件,调阅数据,查看冬小麦长势。“有了智农软件加入,我管理一千亩小麦‘如虎添翼’。”彭友海告诉记者,现在小麦管理方便多了,在手机上可以精准定位自家小麦的位置,还能发现长势异常的小麦,整个地块的情况一目了然。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彭友海说,小麦高矮、稀疏所反射出来的波长是不一样的,在手机上的颜色也不同,像颜色偏黄或偏红的地块,就说明所在位置作物的生产情况受到了影响,可能出现了干旱或者一些病虫草害。手机一“报警”他就会紧急处理。
在一路之隔的另一块麦田,叶面有了泛黄,苗厚得密不透风。彭友海则借助手机提示,开始浇灌返青水。“40分钟就能浇四亩地,一个阀门对应一亩地,一亩地用水量20立方米,节水能达到60%以上,同时还避免了用水不均衡现象。”
有了科技助力,节水的同时,种地成本也降了,种粮大户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一提起来,彭友海喜上眉梢,忍不住掰着手指头算了起来,“我们现在喷灌是‘以电计水’方式,自动折算水费,比过去大水漫灌方式更节水。算下来,浇一亩地的成本比过去节省了20元。一个春季光灌溉就能为我们节省2万来块钱。”
彭友海的“成功经验”不是“独门绝技”,在全县多个城镇都有使用。“以前浇水靠经验,浇早了一个小麦生长季可能要多浇一次水,浇晚了影响小麦生长,或多或少不好把握。现在这个烦恼已不复存在,通过在高标准农田搭建的智慧农业平台,可以实时查看农田中的土壤墒情等信息,软件还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精准分析,帮助农户进行田间管理。”贾庄镇高标准农田经营者说。
据悉,如今在商河县科技已深度融入春耕春管中,凭借智能设备与前沿技术,精准施策、高效作业。在科技力量的全方位赋能下,农田管理变得更加科学精细。
除了科技赋能,商河县农业专家们也不停歇,成立了技术指导小组奔赴12个镇街,下沉到村庄、农业合作社,把“课堂”搬进田间,与农户面对面交流,从镇压划锄、分类管理到病虫草害防治、“倒春寒”预防,进行全流程技术指导,做到“把脉开方”、精准施策。
眼下,商河的农田里,春风拂过,绿油油的麦苗长势喜人。据统计,2024年商河县秋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89.4万亩,与2023年持平,且品种布局合理,主推品种占比高。商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像济麦22号、鲁原502、烟农1212等增产潜力大、综合抗性好的品种种植面积占到全县70%以上,优质小麦中麦578、济麦44等品种种植面积较往年也有所增加。”
更可喜的是,当前小麦苗情也好于往年。“亩茎数、单株叶片数、单株分蘖数、单株次生根等各项指标表现良好。”商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可以说是丰收在望了”。
记者:杨璐 编辑:韩璐莹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