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邮票,
于细微处藏万物,
在方寸间显乾坤。
每一张邮票都蕴含着一段故事、一项项伟大创举。
在这里,您将遇见一座雄伟壮丽的工程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
提到葛洲坝你会想到什么?水电之都繁花似锦,长江之畔奔涌欢腾。
然而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里,葛洲坝建设者靠着肩挑人扛、车推马拉,靠着朴实无华的信念,靠着滚烫炽热的忠诚,筑起了万里长江第一坝,今天让我们通过邮票走进葛洲坝背后的故事……
葛洲坝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的象征,是中国自己设计、施工、制造、安装和运行管理的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中国人民智慧与力量的结晶。
葛洲坝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为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也是中国水电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
驯服长江洪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一个梦想。19世纪末,孙中山先生为“平水患、兴水利”,在《建国方略》中曾经有过开发三峡地区水力资源的设想。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毛泽东在听取治理长江的汇报时,高屋建瓴地指出,先修三峡工程,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毕其功于一役”。
1970年12月中旬,周恩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了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有关问题。
随后,毛泽东作出批示:“赞成兴建此坝。现在文件设想是一回事。兴建过程中将要遇到一些现在想不到的困难问题,那又是一回事。那时,要准备修改设计。”
12月30日这一天,8万军民举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大典,在万炮齐鸣声中,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从这时开始,中华民族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胆识,朝着“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蓝图迈出了第一步。
在当时的形势下,葛洲坝工程建设采取的是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方式,因而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葛洲坝工程修改设计工作基本完成后,1974年底,主体工程重新开工。
整个工程分为两期。第一期工程于1981年完工,成功地实现了大江截流、通航和二江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
第二期工程1982年开始,1988年底全部工程建设完工。
葛洲坝工程是三峡工程的反调节航运梯级,属于三峡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位于湖北宜昌三峡出口南津关下游。
长江出三峡峡谷后,水流由东骤然转南,坝址处江面宽展至2200米。
河面上有葛洲坝、西坝两岛,把长江分为大江、二江和三江。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横跨大江、葛洲坝、二江、西坝和三江,由船闸、电站厂房、泄水闸、冲沙闸及挡水建筑物组成。
一、二号两座船闸可通过载重为1.2万至1.6万吨的船队。三号船闸可通过3000吨以下的客货轮。两座电站的厂房,分设在二江和大江。挡水大坝全长2595米,最大坝高47米,水库库容约15.8亿立方米。
葛洲坝水利枢纽主体由挡水建筑、泄水闸、冲沙闸、水电站、通航建筑等组成。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所属电站共装机22台,总装机容量273.5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达到160亿千瓦时。
葛洲坝工程创造了100多项当时中国水电施工纪录,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0多项,其中“葛洲坝大江截流”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章,葛洲坝二、三江工程及水电机组安装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葛洲坝是长江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名副其实的万里长江第一坝。在兴建三峡工程前先建葛洲坝,即可为华中华东地区供电,还可作为三峡工程的反调节航运梯级,为三峡工程建设积累工程经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水电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当邮票遇上葛洲坝,
回忆味、自豪感满满的。
小小的邮票诉说着,
葛洲坝工程的波澜壮阔。
方寸邮票留下了历史的文化印记,这就是邮票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