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屈原被朝廷放逐,四处流浪。
有一次,行至江边,屈原偶遇一渔夫,有了下面一段对话: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纷纷扰扰的乱世里,屈原力争:自己与众不同,独来独往,不苟合,不妥协。
然而,屈原这样的做人境界,却并不容易做到。因为人活着,一言一行都被别人影响。同样,我们的每一句话、一个动作,也影响着身边人。
所以,做人不管是身处高位,还是蜗居市井,都要尽量避免做以下几种人。
《老子 第四十一章》中,说到:“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意思是说,才智出众的人表面看来好像愚笨,但是才智出众,不显露出来。
网上曾看过一句话:“人与人相处真诚是首位,算计我没事最好别让我识破。知道真相的那一刻即是永不相见。”
为人有度,过犹不及。
做人,你可以精明,但不能阴险。
因为,人际关系网里,不是靠“套路”维系,重点在于一个“情”。
古代皇帝总爱说,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确,与人交往,你若有情有义,我必以诚相待,人与人都是互相的。
不过,朋友圈里也有另一种人。对你有求的时候,嘘寒问暖、无限殷勤;对他没价值的时候,置之不理、充耳不闻。
做人到这种地步,就是在消耗人心。
每个人都有求个帮忙的时候,遇着问题,这一次你伸出援助之手,下一次他也会知恩图报。
折损人脉可不行,知恩感恩才是出路。
与人交往,多一条后路给自己,留一条退路给别人,才不会今后孤立无援。
如果说,贫穷是压垮成年人的最后一根稻草。那,让你贫穷的关键,就是一个字“懒”。
《曾子·子思子》里,有一段关于君子修身的学问:
曾子曰:“ 君子修礼以立志,则贪欲之心不来;君子思礼以集身,则怠惰慢易之节不至;君子修礼以仁义,则忿争暴乱之辞远。”
曾子认为,君子习礼而确立志向,贪欲之心就不会萌生;君子时刻想到用礼修身,怠慢、懒惰、侮慢、轻易的事不会发生;君子习礼以讲求仁义,就会远离忿恨、争夺、残暴、作乱的言辞。
晚清名臣曾国藩,立志勤奋治学,实现政治抱负,但自认为“笨”,所以他一生坚持做好这两件事,来帮助自己戒懒惰:一是写日记;二是早起。
说来奇怪,懒惰这东西,沾上就容易上瘾。因为人一松懈下来,就觉得全身心都很舒服。
但,每次舒服过了,又会有很多麻烦,带来很多懊悔,渐渐地就陷入这种恶性循环里。
你要知道,短暂的工作、生活失意其实并不可怕。怕的就是,你明明知道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还选择毫不作为。
所有的借口,其实就是为自己懒惰开罪的理由。
事实也如此。成功不会平白无故地眷顾到你头上,天上掉馅饼的事儿你等不起。
唯有你开始尝试改变,方能破解现在困境。
《朱子家训》里说“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做人、做事要留有余地,勿太绝情,更不能有坏心眼,后果也许很严重。
我愿与聪明的人为伍,但我不愿与阴险的人为友。因为你聪明,我们能互相关照;而你阴险,就只有我受伤。
所以,做人啊,哪怕没有那么聪明,也千万别玩心计,傻点不可怕,怕的是坏心眼。
冥冥之中,我们很多的事情都被人监视着。倒不一定是真实的人,但是会在以后的日子里,反馈出来结果。
所以,别看恶人做尽坏事,还一副逍遥自在的模样。佛家说,只是时机未到而已。
一个人可以不强大,但要保持善良。
心学大师王阳明,曾说过,“致良知,知行合一”。你的良知,就是你的善良,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的善良,和我们的言行一致。
生而为人,做人是一门学问。
处在茫茫人海中的一员,有几个人能做到马云、李嘉诚这样的人生赢家。
我们能做的,至少让自己这一辈子问心无愧,即使入了土地,也没有遗憾就好。
与其拼了命地改变别人,倒不如从自己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