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讲“又”部的一个汉字:“秉”。“秉”是现代汉语次常用汉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因此,“秉”是我们的重点汉字。其详情如下:
秉。读bǐng。《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秉,禾束也。从又,持禾。”会意字。本意是禾束;禾把。看字形演变:
“秉”的甲骨文、金文字形,像一手持一禾束之形。因此,它可以表示的意义至少有这三种:1、名词:“禾束”,就是许慎的解说;2、量词:禾一“束”;3、动词:拿、执、持。在远古造字时,往往一个字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因此,理解“秉”字要全面。也就是说,“秉”应当有三个本义:其一,禾束;其二,量词、一束;其三,执、持。相比之下,“秉”的执、持义更为常用。我们一个一个说:
禾束;禾把。《小尔雅·广物》:“把谓之秉。”《诗·小雅·大田》:“彼有遗秉,此有滞穗。”毛传:“秉,把也。”那里有丢落的束束麦个子,这里遗漏的禾穗子也不少。
《仪礼·聘礼》:“四秉曰筥(jǔ)。”郑玄注:“此秉谓刈禾盈手之秉也。”四秉叫筥。《左传·昭公二十七年》:“或取一秉秆焉。”杜预注:“秉,把也。”有人拿着一把稻草。
量词。古代的计量单位。十六斛为一秉。《集韵·梗韵》:“秉,或曰粟十六斛为秉。”《仪礼·聘礼》:“十斗曰斛,十六斗曰䉤(sǒu),十薮曰秉。”十斗叫斛。十六斗叫䉤。十䉤叫秉。《论语·雍也》:“冉子与之粟五秉。”冉求却给他八百斗。
拿、执、持。比如:秉笔;秉烛。《尔雅·释诂下》:“秉,执也。”《广雅·释诂三》:“秉,持也。”《诗·邶风·简兮》:“左手执籥(yuè,通“龠”),右手秉翟。”左手拿着龠管吹,右手野鸡翎毛挥。曹植《白马篇》:“宿夕秉良弓,楛(hù)矢何参差。”
“秉”在本义之外,还有很多用法:
(1)执掌;操持。《诗·鄘风·定之方中》:“匪直也人,秉心塞渊。”毛传:“秉,操也。”秉心,就是持心。
(2)顺;遵循。《国语·晋语二》:“吾秉君以杀太子,吾不忍。”如果要我顺从国君杀死太子,我不忍心。
(3)保持;坚持。鲁迅《坟·摩罗诗力说》:“有秉自由思想而探究者,世辄谓之恶人。”
(4)依据;准则。王夫之《楚辞通释·九昭》:“来无踪兮去无秉,思心发兮遗光景。”《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有不秉公辅理,妄自尊大者,天地谴之!”这里的秉公,指的是依照公认的道理或公平的标准。“秉”的意思是依据、依照。
(5)通“谤”。《管子·小匡》:“其称秉言,则足以补官之不善政。”戴望校正:“秉与谤古同部字,音相近。”至于百姓的毁谤言论,则足以补救官吏的不善之政。
(6)用同“柄”。《集韵·映韵》:“柄,或作秉。”用法有二:[1]器物的把儿;[2]权柄。
此外,“秉”还是姓氏。《集韵·梗韵》:“秉,姓。”《通志·氏族略五》:“秉氏,汉有秉宽。”
“秉”的小篆写法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