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贷款 银行 费用 车辆 公司 企业 案件 社保 万元

心神恍惚不安怎么回事(精神不安跟脾胃有关?)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2 11:17:22    

精神不安与脾胃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先来分享一个医案,这个女患者30岁,找到我时面色萎黄、偏瘦,精神状态也比较差,黑眼圈严重,一看就是有失眠的情况。

患者自述食少、不思饮食,常感到身体困乏、烦躁易怒、慌张、意乱,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而且经常失眠,或即使入眠,睡眠质量也非常不好。之前有去医院检查过,并无异常。

初诊时,患者的舌质淡,苔白,脉象弦滑,腹部叩诊成浊实音。辨证为脾胃痰饮积滞,从而引发一系列精神不安的症状。主要以化痰逐饮祛实导滞为治疗原则。用药有半夏、茯苓、杏仁、白芥子等。服用一周后,烦躁、慌张、失眠等症状明显好转,食欲也增加了,面色都好转了。

什么是痰饮呢?为什么会导致精神不安?

痰饮是中医学用语,是指人体内水液循环不正常,出现积滞等病症。

那么痰饮为何会导致以上症状呢?

脾胃失健,水谷难以运化而积,积而成痰成饮壅塞胃府,困阻脾胃升降,脾胃气机更为不振,纳谷运化更为减弱,水谷之精微日益渐少,脏、府、阴、阳、气、血之源日益亏乏是必然。

精微源乏肝阴血必亏,相火过旺上亢,定扰心神,故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燥动不安,胆怯易惊。

肝阴虚血少,心之阴血必虚,虚则心神失养,加之痰扰心神,心阳亢奋,故心慌、意乱、惊慌、失眠。形体失精微充养,故体瘦形乏,难华于面则萎黄。

脾胃为生痰饮之源。

《金匮翼》卷2说:“ 痰即液也,其本在脾……在脾者,土虚不化。”

由于脾肾元气衰惫,精不化气,气不化水谷,水谷之精微聚结而为痰饮。

所以,在治疗时要涤痰饮、健运脾胃。

方中的半夏、茯苓、杏仁、白介为主药。

半夏:辛散温燥,可温化痰饮,入脾胃,兼入肺。具有镇咳祛痰、降逆止呕、抗溃疡、增强肝功能等功效。

茯苓:性平,归脾经,泡水喝可以起到健脾的作用,对于脾虚食少、便溏泄泻等病症有一定的调理效果。其次,茯苓还具有宁心的功效,能够缓解惊悸失眠、心神不安等病症,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杏仁:入脾、肺、大肠经,能宣肺止咳、降气平喘、润肠通便、杀虫解毒。

《本草求真》中也说道:“杏仁,既有发散风寒之能,复有下气除喘之力,缘辛则散邪,苦则下气,润则通秘,温则宣滞行痰。”

白芥子:味辛、性温,入肺、胃经,具有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等功效。

诸药合用,可使患者的痰饮去,胃腹洁,脾胃自振,饮食进,运化健,精微源足,肝阴血得以充养,阳自潜,所以神自安,身形自健。

注意上面涉及的药方并不适合每一个人,未经辨证,切勿擅自服用。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