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询(公元前91年-公元前48年1月10日),西汉第十位皇帝。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刘询因病崩于未央宫,葬于杜陵,谥号孝宣皇帝,庙号中宗。
公元前74年9月10日,权臣霍光拥立汉宣帝刘询在长安即位。都因为势力弱被权臣看重才有机会当皇帝,后来都开启了繁荣治世。
但刘询的“弱”远甚于文帝,文帝登基前好歹是正经的诸侯王,刘询却空有贵族身份,被祖父刘据“巫蛊之祸”拖累,实际跟庶民差不多。除了身份卑微,当时还有权臣霍光把持朝政,也给宣帝带来很多麻烦。
那么,宣帝是如何怎样破除劣势,稳定统治的呢?
首先,权臣霍光选他当皇帝,是希望他听话。宣帝之前,因昭帝去世时没留下儿子,霍光选择昭帝侄子刘贺继承皇位,但刘贺不甘于被控制,试图用自己旧臣夺霍家兵权,为霍光不容,所以登基27天就被废黜。
刘询被霍光选中,就是因为他比刘贺好控制。
这要从“巫蛊之祸”说起。刘询的祖父刘据曾是太子,被人告发用巫蛊诅咒汉武帝。武帝大怒,刘据为自保起兵谋反,被镇压后全家被杀。刘询当时还不到一岁,被好心人救下来,后在祖母史家和掖庭令张贺照顾下长大,跟庶民没什么区别。
这样的刘询,没有手下辅佐,没有强势姻亲(岳父曾因犯法遭受宫刑,成为宦官),年龄小(18岁),更没有执政的经验,所以被霍光选中继位。宣宗登基时,霍光已经清除同为武帝顾命大臣的上官桀等人,大权独揽多年,从统兵权、到宫禁卫戍、到内朝近密官职,全被他的子侄和亲信把持。能在一个月内完成刘贺的废立,也可以看出,霍光的专权已经达到极点。不仅如此,因为祖父谋反,刘询头上永远戴着反叛者后代的帽子;他登基是霍光擅行废立的结果,霍光身为臣子,废掉成年皇帝刘贺不合礼法,为世人诟病。这些都让刘询皇位的合法性大打折扣。
然而,面对这些先天劣势,宣帝怎么做才能走出困境呢?
首先,将霍氏党羽明升暗降,缓步夺权。 宣帝知道霍氏尊盛,所以早有思想准备。为了自保,他低调韬晦,甘愿做傀儡。他不肯接受霍光的假意归政,还命令所有政务先向霍光禀告,而且除了祭祀宗庙也很少出门。这让霍光非常放心。几年后,霍光去世。低调隐忍的宣帝,才开始走向前台。
他正式宣布亲政,绕过霍光继任者霍山直接处理朝政。他表面仍给霍家人极高的荣宠,但慢慢分化军权:他让霍山接替霍光大部分官职,却没给大将军头衔;让霍光儿子霍禹当大司马,却拿掉了右将军屯兵权。
同时,宣帝广泛搜罗和拉拢人才,用来取代关键位置上的霍家人。比如,用张贺的弟弟张安世执掌禁军,用曾经被霍光治罪的魏相取代亲霍光的韦贤担任宰相。
很多人看到风向不对,开始跟霍家拉开距离。宣帝趁机大举夺权,把领兵、宫禁卫戍、内朝近密官职中的所有霍家人和亲信连根拔出,全部贬斥和发配外地。
霍家意识到大难临头,开始铤而走险。他们先毒害宣帝太子未遂,后来又企图发动政变。宣帝大开杀戒,霍家和与霍家相关者,数千家被诛,一代权臣势力被彻底清除。
虽然对霍光深恶痛绝,但宣帝终生对他极为尊崇,美化其形象,从侧面认可他废掉刘贺的正当性:霍光去世,以近乎天子之礼下葬,宣帝还屡次对他“安宗庙”的功绩“赞叹”不已。后来霍家被除,宣帝还是把霍光置于麒麟阁所有功臣之首。
宣帝广泛拉拢功臣和宗室子弟,或者封赏,或者免除赋税。这样,他就把原来因为痛恨霍光而不满自己登基的人,拉拢到自己一边。
宣帝用极其聪明的方式,以一手差牌绝地反击,给自己争取了一个稳固的朝局。随后,他改革吏制,发展生产,用军事和外交结合的方式取得对匈奴和羌战争的胜利,使国力强盛,四海宾服,实现“孝宣中兴”。